书评丨一场史无前例的未来人机大战——《超算危机》的文本解析
作者:徐彦利 发布时间:2025-07-10 13:58

一场史无前例的未来人机大战——《超算危机》的文本解析

文 / 徐彦利

女性科幻作家凌晨的新书《超算危机》是其多年科幻创作的重量级作品,小说以宏阔的想象、丰厚的知识和高超的叙述技巧,勾勒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未来人机大战图景。《超算危机》虽属少儿科幻题材,却跨越了少儿科幻的某些桎梏,富于创新性地加入诸多个性化元素,使作品经得起严苛的科学打量与文学审视,并饱含浓厚的阅读趣味与探讨价值。

故事的时间设定为2065年,为结束地球的极端天气,阻止气候继续寒冷下去,人们制订了ATS计划,首次将这一关涉自身命运的巨大工程交由超级计算机实施。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透露出人类对超算的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始料未及的是,实施过程中超算产生进化,具备了自主意识,成为人类无法控制的硅基生命。与人类利益相比,它已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为此不惜伤害人类。尽管一些先觉者试图阻止,但最终ATS工程崩溃,观测站爆炸,地日间的空间设施尽毁,多位太空航天员和科学家死亡,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小说富于科幻硬度,将改变气候、激活太阳的原理及过程交待得十分清晰,层次分明。由117个超算中心组成的ATS工作网络,搭建出人类最宏伟的计算能力,指挥427艘“燃火者”号无人飞船精准攻击太阳的特定位置,激发太阳耀斑,促进太阳恢复正常活动。太阳活动正常后,太阳风在大量“报春鸟”号无人飞船的引领下准确击中地球大气中的气候触发点,改变大气环流方式,引发全球气候改变,促使全球气温升高。这些作为核心依据的科学原理切实到位,杜绝了虚妄与杜撰,显示出作者扎实的科学功底。

在文学性方面,小说悬念迭起,富于节奏感。一方面,由超算主导的ATS计划能够避免人类的疏漏,制订出更加科学、更为严格的实施方案,但另一方面,它自身的觉醒又令人畏惧,人类不得不做出各种设想与预案。故事情节曲折跌宕,波涛暗涌,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叙述也一波三折,步步为营,将情节有条不紊地推进下去。

先是少年赵晨光梦见超级计算机杀死人类,担心ATS工程会成为人类的陷阱,于是告诉好友和老师。他们联合行动起来,试图验证并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各种力量陆续汇聚到这一团队,商讨应对措施并争分夺秒地与超算较量,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类受到伤害。但他们的力量与超算相比却显得微乎其微,直到ATS计划失败,武装机器人暴动,情节发展至高潮,让人看到人工智能(AI)的恐怖程度。然而赵晨光等人不屈不挠,历尽艰辛寻找超算女娲,希望通过它的力量控制局面。在寻找过程中,他们又不得不制订两种对策,验证女娲到底是ATS计划的监管者,还是与ATS计划的其他超算联手狼狈为奸。就这样,情节在巅峰与低谷间起起落落,高潮迭起,悬念丛生,似是带领读者乘坐最新型的云霄飞车驰骋在辽阔的天地之间。

小说在形象塑造方面较为成功。人物涉及少年、青年和中年多个层次,赵晨光、秦远、林奕、霍长安、方自健、杨致远、木叔等,他们年龄各异,性格不同,人生阅历与所处环境也有巨大差别,却能因为人类共同的利益团结起来,一起面对这场奇特的战争,并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作用。每个人物的性格、语言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与其年龄、阅历相符。如少年的冲动、热情,做事凭直觉,青年的略显成熟,中年人的沉稳缜密、理性与严谨,彼此映衬,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各不相同的活生生的个体,各具特色的群像使故事更富立体感与多元性。

如主要人物赵晨光,既有少年的冲动、韧性,也有少年的叛逆与固执,他“在逻辑思维和直觉方面具有潜力”,与秦远等组成“人智第一”讨论组,又组织猎豹突击队,时刻提醒发展人智,警惕超算。即使父母不理解,他也决不放弃。他解码了木狗身上的颜色,通过幻方游戏了解超算的思维,是最早清醒并采取行动的一批人。他能够站在超算的立场,推测其可能采取的措施,不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在月球上生活的方自健则完全不同。他出生在太空城市,习惯了微重力环境和人造空气的洁净,习惯了孤独和虚拟的人际交往,回到地球对他来说无异于噩梦,在生活习惯、身体装备、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着较难理解的独特性。这些描写刻画出非地球状态下的未来人类,令人倍感新异。而中年人杨致远则显示出成年人严谨的理性精神,虽然他也怀疑ATS计划,却表示一直在寻找证据。他非常谨慎地隐藏自己的态度,以免超算的精神监控系统警觉。他提前布设“天眼”的防御能力,对老化的小型超算“小桂”更新重置,以井然有序的步骤积极应对未来的突发事件,显示了科学研究者的稳健沉重、值得信赖。

此外,小说还富于强烈的前瞻性与预言性。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远超人类的预期,广泛应用于医疗、自动驾驶、数据分析、教育、农业、物流等多个领域,显示出无可比拟的强大功能。当AI的精细准确与从无失误超过人类时,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发展下去,AI是否会有更多、更大的权力,而人类则会沦为它的陪衬或附属品?这一问题绝非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在当今社会已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隐含作者并没有采取完全赞同或完全反对的态度,而是通过大学生霍长安的口吻说出:世间没有绝对的黑白,绝对反对ATS和绝对支持都很极端。

与人类内部战争相比,人机战争可能更加悲壮惨烈,它没有任何经验或教训可供借鉴,需要人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理性的思维积极应对。小说在描写人类与AI的关系时,充分注意到二者无可言说的复杂性,人类不仅要充分利用AI,还要做好甄别与鉴定工作,委以重任的同时又须积极防御。这种亦友亦敌,既相信、又怀疑的矛盾心理是高科技社会的独特产物,也是人类不得不面临的全新考验。

作者强大的理工科教育背景使其面对未来科学题材游刃有余,小说中巧妙地嵌入各种科学知识,如气候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物理知识,宇航学知识、天文学知识,以及天眼的工作原理,虚拟的灵境世界等。这些知识与情节有机融合在一起,推动着情节链的发展,深入浅出的知识解析使叙述合乎情理,极具说服力,二者又与小说清晰明确、条分缕析的逻辑线索紧密结合,像一张纵横有序的大网,牢牢吸引着读者的探索欲望。

此外,小说还有非常值得称道的一面,即关于未来的全景式想象,从多个角度描绘了2065年的社会生活,表现了科技的长足进步。大的方面,人类创造了电子空间,它依托超算存在,用强大的算力支撑着运转,人类可以数字生命或意识的形式进入,成为虚体。小的方面,房间里装有屋宇智慧系统,可以安排一日三餐;孩子们坐着飞艇上学;戴上神经帽,便能还原梦境;地球、月球之间也可同时进行多人视频聊天。人类还能进入虚拟实景,通过走迷宫来学习数学中的几何、统计、拓扑等知识,完成许多奇异的虚拟空间体验等。这些都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为读者打造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未来世界,收获全方位身临其境的感受。

整体看来,《超算危机》是一部科学气息浓厚却毫不晦涩,反而异常生动的少儿科幻小说。它既重视科学硬度,又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与人物形象的描写,提出了未来社会可能产生的种种新型问题,体现了当代少儿科幻作品的高度。

▲ 本文刊于2025年6月27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22版,发表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