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从驿马到翼马 ——浅析《解忧公主和翼马》的艺术特色
作者:林彦 发布时间:2025-06-06 10:22

从驿马到翼马——浅析《解忧公主和翼马》的艺术特色

文 / 林彦

 

他写过很多童话,自称“书虫爸爸”,这也是童话赋予他的。

他写的书虫极有趣,会咬文嚼字,可以从唐诗里抓一个“秋”字和一个“千”字拼在一起,就有了荡起来的秋千。书虫爸爸的习惯也有点像蠹鱼,喜欢钻进故纸堆里,啃一啃《山海经》《庄子》或者《搜神记》,把典籍咬出一个个的“虫洞”,漏下来的,就是《童话山海经》这一类新鲜有趣的童话。

书虫爸爸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对这个称呼不是很满意,说:“我又不是只会写童话,我还写过小说、散文、诗歌,还有寓言。”他的小说诗歌,大家都没有见过,但是我相信他的话,因为我读过《驿马》。

《驿马》是萧袤创作的童话,20年前我就看到了这个故事改编的绘本,至今我还记得那匹名叫青杨的驿马。青杨向往美丽的楼兰,可是驿马无法选择奔跑的道路,它一次次错失去楼兰的机遇,最终把这个心愿传递给儿子绿梨。于是一代代驿马在在黄沙漫漫的官道上奔驰,始终没有到达它们魂牵梦绕的楼兰。直到1900年,一匹名叫琥珀的马在风沙里迷失了方向,它是青杨的后代,也梦见过美丽的楼兰,风暴过后,琥珀和主人发现了一片沙漠里的废墟,这便是消失在岁月深处的楼兰。

《驿马》是童话,其实也可以看做小说,或者寓言,甚至是充满隐喻意味的诗歌,可谓将历史、文化、艺术与哲思熔于一炉,诠释了“追寻”和“返乡”的内在主题。这个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反复重印,摆在书架上,被读者看到,也被读者看做萧袤的代表作。

萧袤告诉我,《驿马》是他2000年游览敦煌之后写的。2024年,他又一次到访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上看到一匹天马,心有所感,决定再为敦煌写一个故事,再写一匹马。

这就是他的新作《解忧公主和翼马》。

翼马的故事跟《驿马》不一样,驿马纯粹,翼马驳杂;驿马有沉静的坚韧,翼马有热闹的悲欢;驿马以数百字浓缩了千年的追寻,翼马以十万言铺陈出童年的成长。翼马和驿马,读音相似,形象与风格迥异,我发现这两匹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窥探到萧袤创作童话的艺术变化。

从不懈到无羁,实现叙事维度的破界。

《驿马》是一个很像童话的童话,以绘本常见的重复句式、朴实深情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展现出历史绵延的诗意,在表现方式上接近传统,也接近经典。

《解忧公主和翼马》则是一个看起来“乱七八糟”的故事——这是评论家刘秀娟阅读后的第一感觉。这个故事概括起来并不比驿马复杂多少,只有一句话:“解忧公主骑着翼马在一帮好精怪的帮助下打败了太匈王。”但是呈现方式驳杂多变,突破窠臼。起初我以为是一个历史故事,因为解忧公主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于汉武帝天汉元年远赴西域和亲,在乌孙国生活了五十年。细看,书里的故事其实跟公主和亲毫无关联,写的是一个小女孩童年的冒险与成长。尽管史书上有关解忧公主的童年记载是一片空白,可对于萧袤而言,空白就相当于创作空间,解忧公主与翼马的奇幻经历就在这个空间里进行演绎。

翼马的形象也不同于驿马,它是会变形的,一会儿是布偶玩具,被藩王送给了女儿解忧公主,一会儿是会飞的白马,被公主骑着玩耍,一会儿又变成一个名叫丁宁的少年,曾经是丁零之国的王子——到了这里似乎又是一个童话里常见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再往下看,萧袤又不按套路出牌了,他笔下的公主既不是《白雪公主》,也不是《灰姑娘》和《睡美人》,没有王子拯救公主的情节,更没有从此手牵手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是骑上翼马到处飞,从神农架飞到上林苑,结识了形形色色的精怪,然后在精怪的帮助下大战太匈王……总之,这个东方公主的故事既是一本童话,又是一本中国古代的精怪之书,还有点科幻故事和历史小说的影子,一不小心,你甚至会看到网络热梗和脱口秀里的“谐音梗”。阅读这本书,你可能会产生一刹那的错觉,仿佛自己也骑上了翼马,无需理会什么道路规则,天空海阔,就没有不能突破的藩篱,所以刘秀娟在评论文章《一部“冒犯之书”》里一连用了五个突破——突破题材限制、突破文体边界、突破时空区隔、突破审美惯性、突破精神桎梏。

这些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萧袤创作理念的变化,写童话未必就一定要对标《灰姑娘》这样的传统经典,童话需要的不是规则,而是童心、童真与童趣,需要想象力与幽默感,需要真性情和大情怀。童话的边界在哪里?可不可以打通科幻、侦探、魔幻或者历史与现实、远古与未来?我猜测他是有意识地让叙事风格从“驿马”走向了“翼马”,冲破驿路的束缚,自由无羁一路飞扬。诚如刘秀娟所言,在原创儿童文学被市场裹挟,创作范式越来越趋于“标准化”的当下,这种突破的勇气,尤其难能可贵。

如果说驿马的叙事是老老实实,翼马的叙事是百无禁忌,那潜伏在叙事底层的诗意、力量和直抵心灵的温暖则是一致的。《驿马》诠释了民族精神的坚韧不拔,而在解忧公主的成长路径里,也可以感触到以“和”为核心的中国智慧,比方说面对猛兽怒吼,解忧公主不是用暴力去消灭对方,而是用“吞声龙”来化解噪音;面对巨人小七的孤独,公主也不是对抗,而是倾听和理解。评论家蔡俊在《童话的解忧之道》里强调:“解忧公主的成长是不断扩展能力边界的过程,从为母亲解忧,到为父亲解忧,再到为国家解忧,展现出以柔克刚的东方哲学和对世界的悲悯之心。”

两相比较,大致可以看出萧袤童话的叙事维度在不断地实现破界与创新,且落笔日趋老练,收放自如。倘若把“驿马”比作戈壁里的胡杨,倔强生长,“翼马”就是繁花满枝,迎风摇曳,从简洁纯粹走向了烂漫丰盈。

 从呈现到重构,完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萧袤的创作大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驿马》和《解忧公主和翼马》都不例外,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源头都在敦煌,故事的起点都在汉代,同样展现了古老历史的绵延诗意,以及传统文化的磅礴之气,但两者呈现的方式并不相同。

《驿马》里出现的驿道、楼兰以及丝绸之路的风光,是作为故事的背影直接呈现,让读者从文字和画面里,感受到雄浑与苍茫之美。

《解忧公主和翼马》则体现出萧袤近年来对传统文化与历史典籍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特色,重构了一个兼具文化厚度与童趣活力的童话世界。

这种转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对传统意象的祛魅。例如《童话山海经》里神圣的凤凰转化为需要完成“论文答辩”的童话角色,消解了古典文本的陌生感;《解忧公主和翼马》也有精怪形象的祛魅,比方说《白泽精怪图》中的猛兽被重构为因贪吃而被收服的滑稽角色,消解了传统精怪的恐怖色彩。再比方说将敦煌壁画中的天马转化为兼具玩具、伙伴与时空媒介功能的动态形象,既保留了敦煌艺术的奇幻感,又通过“变形”与““穿越时空”等设定增强儿童的代入感。

二是实现时空艺术的跨界融合。萧袤曾说他希望这个故事“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讲完”,同时又“复杂到你读很多遍都无法穷尽它的内涵”,所以阅读《解忧公主和翼马》既快乐又有挑战。这里有时空重构,通过翼马的时空穿越能力,故事在公主的童年、历史闪回与神话时空之间自由切换,打破故事的线性逻辑,这里也有嵌套结构,模仿敦煌壁画“匣中匣”的叙事方式,给你讲“蚕马故事”,如同蔡俊的评析:“将童话文本与敦煌石窟艺术跨界融合,构建起一个令人惊叹的层叠式空间结构,在文本中创造出深邃的叙事回声。”

三是通过儿童本位设计,实现价值观的当代转译。《驿马》的风格类似于歌吟,抒情方式端庄、典雅而又深沉;《解忧公主和翼马》的文字更像动画,热闹、幽默、轻松、明快,从解忧公主的成长,从长安到西域,一直动个不停,语言亦庄亦谐,更贴近儿童的欣赏角度。故事看似打打闹闹,底层其实又渗透出了教育功能,例如通过“解忧”主题传递生态意识,和精怪的契约强调诚信品质,这与《童话山海经》中“吐火者回归自然”的生态观一脉相承。更让孩子动心的是解忧公主用泥巴捏的“童乐园”,那些毛细公主、蜉蝣公主、不急公主、卷公主……无不让我们相信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一种文体,还是一种世界观。儿童文学指向一个迷人的乌托邦,一切在现实世界里被忽略的生灵或者玩物,在这里都可以获得尊严,获得五彩斑斓的生命。

从这个角度看,《驿马》让读者记住的是艺术的水准,而《解忧公主和翼马》让读者记住的是艺术的风格。这部童话连同《童话山海经》等作品,标志着萧袤的童话创作在当代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领域独树一帜。他对传统与创新的双重探索,不仅为中国童话注入了文化自信的基因,更在文学性、教育性与儿童本位的平衡中开辟了新的可能。

从追寻梦想到永不担忧,焕发蓬勃自信的童年精神。

童年需要什么?今天的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位作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里给出答案。

梅子涵教授曾说:“写童话的人就很担心别人的日子里怎么可以没有童话。担心他们满脑子都是无趣的念头,全是数字和井井有条的盘算,怎么脸上都没有笑容,而哈哈大笑的时候却又一点儿也没有幽默的理由!童话是给人梦想,给人类轻盈和诗意的,让你从此有了愉快和热情,不会总有牢骚,当一支利箭。”

20年前,萧袤创作了《驿马》,用这个故事表达对梦想的追寻——尽管生涯有限,尽管命运无常,只要楼兰还在,这日复一日的驰骋就是值得的,哪怕需要穿越千年的光阴。

这种坚韧就刻在我们民族的基因里,传承至今。今天的孩子除了需要梦想与坚韧,还需要快乐、阳光与自信,帮助他们走出成长过程中普遍面临焦虑、内卷与孤独。

怀特在《夏洛的网》里,借蜘蛛的口吻对小猪威尔伯说:“永不匆忙,永不担忧”这句话打动了萧袤,促使他在20年后,创作了《解忧公主和翼马》,在这个故事里融入“永不匆忙,永不担忧”的生活哲学,给孩子打开一个乐观开朗幽默的天地,让他们看到责任与梦想,也看到童年应该有无羁的飞扬。

他希望再过20年抑或更久的时间,读过这个故事的孩子早已经长大,却还会惦念童年,惦记着驿马和翼马,让他们回到小时候的天空下面,和史蒂文森写过的影子重逢,和希尔弗斯坦写过的那棵大树重新亲近。因为童年没有错过这些童话,所以长大以后没有遗憾。

他让孩子们发现,童话牵着日子的手,生命就很像童话了。


林彦, 1971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小说集和散文集多部。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大奖、老舍散文奖等。

▲本文刊载于2025年5月30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T06品读栏目。

 

 

内容简介:《解忧公主和翼马》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萧袤的原创童话新作,讲述了解忧公主与翼马一起成长的奇幻故事。自解忧公主出生起,她的父亲就因对抗太匈王常年在外。一天,父亲送来一个神奇的翼马布偶。自此,解忧公主踏上了冒险之旅。她与小伙伴们寻药神农架、智斗猛兽精怪、夜游上林苑、寻找天马、指挥精怪之战……在历险中,他们共同成长,最后帮国家度过危机,解忧公主也领悟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使命。作品将神话、历史与文化熔于一炉,以当下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向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化解忧愁,“永不匆忙,永不担忧”的生命哲学。

作者简介:

萧袤,湖北黄梅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迄今已出版少儿文学作品一百余部,主要作品有《先生小姐城》《驿马》《波波熊的故事》等。作品因百无禁忌的想象力和透着智慧的幽默感,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文化部蒲公英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张天翼童话寓言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两届)等。

多部作品推出中国台湾、香港繁体字版,部分作品版权输出到美国、法国、瑞典、韩国、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