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红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论坛暨张品成《最后的比分》研讨会在宁都举行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5日           来源:           浏览次数:4002

5月23日上午,由海南省作家协会、中共宁都县委宣传部、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新时代中国红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论坛暨张品成《最后的比分》研讨会”在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东山坝镇小源村“乡村大学”成功举办。宁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爱荣,县政协副主席谢帆云,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梅国云,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儿童文学》原主编、著名评论家德霞,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李东华,《文艺报》副总编辑、著名评论家刘颋,赣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简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卜谷,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马良,《天涯》杂志主编林森,著名评论家黄辛力,海口市作协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品成出席了本次会议。

张爱荣在欢迎辞中梳理了宁都县从古自今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她表示宁都素有“文乡诗国”之称,并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梅国云在发言中说,我们从红色历史传奇宁都从红色历史、传奇宁都的现场出发,联系到我们的文学创作,更值得作家思考和审视。张品成是一位让我们敬重的作家,他创作的心绪始终萦绕在红色土地上,书写的红色少年故事一个比一个迷人,纸上流淌着向往光明、反抗压迫、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满满的力量感。今天,我们在故事发生地研讨《最后的比分》,再一次打量他的创作,肯定他的成果,多角度对他的创作情怀、叙事艺术进行研讨,这不仅对当下的红色文学创作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更是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那段岁月的最好缅怀。

张品成在谈及《最后的比分》的创作时表示,是红色宁都和赣南客家文化哺育了他,他详细介绍了《最后的比分》的创作背景和构思,梳理了他从事红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采访经历,介绍了《最后的比分》一书中部分人物的历史原型,他的这部作品通过一个小小的足球反映了时代的大趋势,并用一种全新的创作方法来反映宏大的历史命题。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张莉,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评论家李利芳,太原师范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崔昕平通过视频的方式对《最后的比分》进行了研讨。

张莉表示,《最后的比分》是一部既有可读性,又有思想性的作品,由于她之前并不了解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对体育运动如此重视,甚至还举办了足球赛,她坦言《最后的比分》对她而言首先是丰富了相关知识,由于书中人物生动,且将鲜为人知的足球往事与革命战场巧妙结合,这部作品也带给了她精神上的愉悦。

李利芳表示,红色故事书写很容易让人有先入为主的“说教”的刻板印象,这一误解很大程度上会限制作家的艺术发挥。《最后的比分》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好作品,作家没有因题材的特殊性束缚了对儿童讲述红色故事的自由,并对人物之间的智慧较量、微妙的心理变化、复杂的关系纠葛、历史巨变中的革命道路与价值选择等的深度再现,表现得非常精彩,并没有因为是写给儿童的而降低艺术水准与思想含量。基于长期的实地考察与史料收集,张品成在《最后的比分》中聚焦的题材角度极具创新性,体现出他对儿童文学价值实现路径的深思熟虑。

崔昕平总结了《最后的比分》的三个特征,一是战场之外的战争书写,即用一种更为烟火气的形式呈现战争年代,从而给读者还原了更加真实而富有触感的时代;二是作者的细节处理,张品成的红色书写尤其专注于细节,不做人为的历史的拔高,而是像一个亲历者一样,力求还原历史语境、还原生活,在人物塑造上直奔特定人物的内心世界;三是构思上,对这场足球赛的微妙的多层次的意义承载。

研讨会现场,与会专家们对《最后的比分》一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现场气氛热烈。

徐德霞认为,张品成的这部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一个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哲学概念: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首先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运用了对立统一关系,把残酷的战争和欢脱的足球组成一对矛盾。这么大胆地书写红色革命战争,似乎还不多见,张品成的另辟蹊径,把整个战争背景下的足球作为正面题材来写,同时又失庄重与严肃,题材不谓不新,给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同时,她认为部队首长要组建足球队的目的和意义,可能有三点:其一是鼓舞士气,其二是聚拢人心、团结对敌,其三是主义之争,得道多助。

李东华坦言,一开始她认为苏区能开展足球运动令人难以置信,但在读完《最后的比分》并了解小说背后的史实后,她感到尤为震撼,《最后的比分》打破了自己对革命战争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固化的偏见,过去人们对战争的描写都关注战争本身,而张品成能关注到共产党早期精英们对未来的设想、信念和努力,因此,张品成写足球绝非仅从文学手法上考虑,更是深入革命先辈们本身的生活实践而本能地选择足球来书写。

刘颋认为《最后的比分》具有大叙事的格局,是作者的一次突破,它由书写故事到书写生活,由书写个人到书写群像。它描写的苏区生活,表明红军并非为了战争而战,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而正是由于革命先辈们的这种对生活的热情,也更能反映战争的残酷。刘颋表示,看完《最后的比分》后,她更能理解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并为了大家的幸福而敢于牺牲的深层原因。

简心认为,《最后的比分》是用和平的语调写战争,用战争的后方写前方,用白色(俘虏)写红色(红军),用足球的小矛盾写“主义”的大矛盾,以客家特色写革命红色,以小足球写大事件。

卜谷表示,多年来,在文学方面对苏区的表现仍是有限的,而《最后的比分》能让大家知道红军在苏区的生存状况与多重探索,张品成的这种表达不仅独特,更有深度、有高度。

马良认为《最后的比分》拓宽了读者对红军的想象,丰富了人们对苏区的认识,张品成的此番创作实践不仅格局大,而且立意高远。

林森认为《最后的比分》以一个足球为切入点,其故事的内在叙事动力能让读者从一个足球看到整个苏区的精神构建,故事结构巧妙,主题突出,明线暗线双重叙事结构安排得十分巧妙。

黄辛力认为《最后的比分》取材巧妙、主旨设置高明、人物刻画丰满,书名也有着丰富的内涵。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姚磊主持本次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宁都的文学爱好者、读者及媒体记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