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冰心文学奖得主、湖北优秀青年作家黄春华在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为小朋友们做了一场题为“架设从文学通往写作的桥梁”的公益讲座。
黄春华认为:优秀作品与小读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很多时候,作家是在认真地写,作品也不能说不精妙,但是小读者真的喜欢其中的内容吗?作品能够在他们中间传播吗?这是第一道墙。作家在打破这道墙之后,还会面临另一个问题,读者是不是能够明白创作的源头和奥妙呢?这是第二道墙。实际上,只有打破这两道墙,让作品与读者零距离接触,才能让读者真正喜欢和读懂。
黄春华既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有多年的创作体会;同时也是一位作文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了这双重身份,他开始尝试着打破这两道墙,创作真正被孩子们接受又能给他们积极影响的作品。
1、与作文同步的构思
写《开皮豆囧事》时,我首先力求整本小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与此同时,小说的每一个章节,故事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构思也十分精巧,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与学生作文完全同步,也就是说孩子们可以在每一个单独的章节中感受到作文的谋篇布局。
2、选择身边的素材
现在的学生常常觉得生活单调,苦于没有内容可写。对于这一想法,我可以理解但不认同。我在写前四本开皮豆的时候,选择的素材坚决贴近生活:借书,可以写一篇文章;拔河,也可以写一篇作文……
学生对这些素材既感到亲切熟悉,又会觉得眼前一亮。就在他们眼睛闪亮的一瞬间,他们一定是找到了某种灵感,或者心里尖叫一声:“噢!原来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都能写成作文啊!”
3、幽默又有底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轻松、幽默的文字可能会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但是一味搞笑,我并不赞同。所以,在保持幽默风格的同时,我特别注重文学的底蕴,文字最终还是应该渗透着生活的内涵和温情。一篇文章在让人笑过之后,还应该让人有所回味,甚至是感动。这是“开皮豆”追求的目标。
最后的互动环节,小朋友们就阅读与写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发问。黄春华老师提了很多建议,进行现场签名并不断鼓励孩子多读经典好书。